1、《论语》中的“乡愿,德之贼也。

2、”的意思是:孔子说:“所谓‘乡愿’,是败坏道德的人。


(资料图片)

3、”这样说的原因是:“这种“乡愿”,言行不符,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,乃德之“贼”,世人对之不可不辨。

4、虽然表面上看,他们是对乡人全不得罪的“好好先生”,其实他们抹煞了是非,混淆了善恶,不主持正义,不抵制坏人坏事,所以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。

5、1.出处:出处:《论语》阳货篇。

6、2.译文:乡愿:特指当时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,同于流俗,言行不一,伪善欺世,处处讨好,也不得罪的乡里中以“谨厚老实”为人称道的“老好人”。

7、孔子尖锐地指出:这种“乡愿”,言行不符,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,乃德之“贼”。

8、世人对之不可不辨。

9、而后,孟子更清楚地说明这种人乃是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”的人。

10、虽然表面上看,是个对乡人全不得罪的“好好先生”,其实,他抹煞了是非,混淆了善恶,不主持正义,不抵制坏人坏事,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(见《孟子·尽心下》)。

11、“愿’”,谨厚,老实。

12、② 贼:败坏,侵害,危害。

13、3.评语:孔子反对“乡愿”,就是主张以仁、礼为原则,只有仁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。

14、4.孔子简介: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―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[1-2] ,子姓,[3] 孔氏,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人(今山东曲阜)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夏邑),[4]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、大教育家。

15、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,是儒家学派创始人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关键词: